金榜之路
学大陪你
个性化辅导
关于我们  |  联系我们

漳南书院(文化遗产)

来源:学大教育     时间:2016-06-20 17:39:48


中国有很多的非物质遗产文化,这些文化需要我们要了解和保护,只有这样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才能得以流传,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漳南书院(文化遗产),希望大家能够多理解这些文化遗产。

漳南书院,是清代康熙时期的著名书院。地处河北肥乡县,是以清初的一所义学为基础扩建而成。康熙十九年(1680),于成龙出任保定巡抚,肥乡士绅郝文灿等,遵照于成龙的命令,在肥乡屯子堡建义学一所,置学田百亩,郝文灿自任义学学师。后来郝文灿等又将义学扩建,并请官至兵部督捕侍郎的许三礼题名为漳南书院。

简介

康熙三十五年(1696),著名学者颜元在许三礼的三度敦请下,终于应邀主持漳南书院。当时,漳南书院草创未就,仅建成“习讲堂”一处。颜元曾在其中堂书一对联:“聊存孔绪,励习行,脱去乡愿、禅宗、训诂、帖括之套;恭体天心,学经济,斡旋人才、政事、道统、气数之机”,这幅对联,集中体现了颜元主持漳南书院的办学宗旨。

书院影响

清朝初年,如今的河北省共有三所书院享誉全国,其中又以位于广平县屯子堡村的漳南书院名声最大,它由康熙年间名臣廉吏于成龙命令修建、兵部督捕侍郎许三礼为书院题名,清初著名教育家、学者颜元曾主持漳南书院。颜元主教漳南书院,虽然只有短短的百日,但其影响深远,俨然有了“现代综合性大学的雏形”。他倡行的请假制度、轮班当值制度,要求同学团结友爱等内容,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现代学校中实行。

思想主张

当时的漳南书院只建有一斋学舍,于是颜元与郝文灿商量,本着“宁粗而实,勿妄而虚”的原则对校舍进行了规划。设“文事斋”、“武备斋”、“经史斋”、“艺能斋”四斋和北向“暂设”的“理学斋”、“帖括斋”两斋。为“武备”训练的需要还在书院门西建有“步马射圃”,武备斋主要设兵法、战法,射、御、技击等科目,讲学之外,颜元就带领学生“习礼、习射、习书数,举石超距,技击歌舞”。习讲堂竣工时,颜元为之书联一对,曰:“聊存孔绪励习行,脱去乡愿、禅宗、训诂、帖括之套;恭体天心学经济,斡旋人才、政事、道统、气数之机”。上联以“乡愿禅宗训诂帖括”喻指繁琐俗套,指出要继承孔子的事业,必须去掉诸多的弊端,靠习行教育加以纠正;下联告诫学子要认真学习经世济民的本领,把握人才、政事、道统和命运的关键,做一个“格致诚正之功,修齐治平之务”的有用人才。集中体现了颜元主持漳南书院的办学宗旨。漳南书院中的课程设置,与当时其他书院完全不同,他在八股之外,又设立许多科目,开中国新教育之先声。

具体方案

书院有文事斋(设礼、乐、书、数、天文、地理等科);武备斋(设黄帝、太公、孙吴兵法、攻守、营阵、陆水谙战法、射、御、技击等科);经史斋(设十三经、历代史、诰制、章奏、诸文等科);艺能斋(设水学、火学、工学、象数等科);理学斋(主要编著程颐、朱熹、陆九渊、王夫之);帖括斋(设八股举业)。由于颜元的教学思想革除了旧蔽,又适应了时代的要求,使漳南书院在短时间内成了四方名士仰慕之所,各类才子汇集之地,临近的大名(直南道)、魏县、肥乡等地士绅纷纷把子弟送到漳南书院。据清戴望著的《颜氏学记》中记载,颜氏弟子知名者共108人,而冀南、豫北一带就有30多人,可见书院当年的兴盛。

润泽百年

正在漳南书院蒸蒸日上时,康熙三十五年秋,漳河泛滥,让书院毁于一旦。62岁的颜元无奈离开了广平县,回到了老家。兴盛一时的漳南书院从此再也没有恢复,但书院倡行的“文武兼修”、“思不如学,而学必以习”、“宁为真白丁,不作假秀才”等求实精神,却对中国的近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。民国初年在学界梁启超、政界徐世昌的大力推广下,颜学大兴。近些年,对于颜学的研究再次兴盛起来,出版了不少关于颜学的论著和言论集,由此可见颜学学术思想的无穷魅力。今天的屯子堡村虽然已很难找到当年漳南书院的痕迹,但耕读传家、学以致用的思想却源远流长。建国以来,郝文灿的后人考上大学的就有40多人,并有3人到美国、日本等地去留学,如今有20多人在大学当教授、中小学当教师,外地为官、经商者更是不可胜数。

漳南书院(文化遗产)是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,中国的文化遗产需要大家去了解,更多的文化遗产介绍请登录学大教育网查阅。

网站地图 |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 | 服务时间:8:00-23:00(节假日不休)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810-5688 举报邮箱:info@xueda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
京ICP备10045583号-6 学大Xueda.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-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